新聞發(fā)布
管理系統(tǒng)“鳳起路建國路口,丁小姐要去西溪數(shù)碼港,愿意加價5元……”類似的女中音,在杭城的出租車里通過各式各樣的打車軟件不停地滾動著。
實際上,杭城的哥開始使用微信和打車軟件來攬生意早已不是新聞,但近這波潮流愈演愈烈——支付寶近日聲稱用支付寶錢包付打車款,每單乘客和司機各有獎勵。而微信也隨即表示,只要用微信支付便補貼乘客和司機。
微信、支付寶,雙雙貼錢求打車。聽起來這場“土豪架”,似乎讓很多乘客都成了受益者??蓪嶋H上,有許多人都覺得自己被這場新媒體的打車大戰(zhàn)“殃及池魚”——
這不,前兩天杭州人屠曉就給本報96068打來電話吐槽,他說自己前幾天晚高峰時在文一路愣是站了快2小時才打到車:“現(xiàn)在微信、打車軟件都盯上了打的這一塊,很多的哥都一門心思接這些打車軟件的生意去了,老百姓打車反而越來越難了。我們在路上揚手招車,根本不管用。”
屠曉覺得,這樣下去,以后只有玩得轉(zhuǎn)智能手機的群體才能打上車,這讓市民的“打車權”受到了影響,亟需有關部門規(guī)范管理。
拇指時代,杭州的打車難再次“升級”了?這個問號,得解——
半小時揚招無果
軟件招車,有的哥半分鐘接單
記者的實驗,放在昨晚晚高峰。
晚上6點40分,記者在武林銀泰附近嘗試打車前往城西莫干山路。此時的杭州有多堵,你懂的。
半小時內(nèi),記者先后在延安路銀泰正門、耶穌堂弄、體育場路武林路口三個位置嘗試揚手招車,可幾乎就沒看到過空車經(jīng)過,偶有一輛,也迅速被眾多等車族們一擁“搶”下。
無奈,記者走到武林路環(huán)城北路交叉口,先后使用了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來叫車。此時在軟件中,顯示的附近車輛數(shù)量并不少,需要打車的信息很快就傳輸至近60輛出租車中。
結果,半分鐘后就有一位葉師傅接下單,打電話來和記者聯(lián)系。
莫非打車軟件真是神器?記者把疑惑拋給葉師傅,葉師傅笑了笑:“像武林銀泰、莫干山路、建國北路、四季青附近都屬于杭州幾個特別難走的點。即使是空車,多數(shù)的哥都避而遠之。你算運氣好的,其實,這個點空車也不多,即便用軟件打車,打個三四次不成功也很正常。”
不過葉師傅也承認,現(xiàn)在用打車軟件或者微信攬生意的的哥越來越多了:“現(xiàn)在一天里,我靠軟件帶來的生意量,占到1/3。這還算少的,有些的哥基本就接上面的生意。”
說到原因,葉師傅也直言,一是有了選擇生意線路的機會,二是接單后,從軟件方會得到額外收入。
杭城高峰期
的哥跑單基本分4種Style
早晚高峰,為何站在街頭打車越來越難?這兩天,記者問了一圈相熟的的哥。結果意外地發(fā)現(xiàn),的哥們的回答挺一致:高峰時段堵車堵心是原因之一,不過更主要是因為現(xiàn)在的哥不再依靠原始的掃馬路模式,攬生意方法越來越多元化了。
記者向多個出租車公司和數(shù)十位的哥做了一次調(diào)查,發(fā)現(xiàn)目前杭城的哥的跑單狀態(tài)基本分四種——
●做完3腳預約生意,早高峰就過了
袁師傅是杭州人,開出租車有七八年時間了,現(xiàn)在專開白班。
袁師傅說,大約有近三年時間,他都沒做過掃馬路生意了。為啥?主要是路太堵了。“你不知道那種堵心的感覺,一腳離合器,一腳剎車,真的很累人。可就算這么累,生意還跑不出來。”如今,高峰時間,他基本不掃馬路,只做微信上的預約生意。
就拿昨天來說,早上5點半到9點半,他一共做了三腳預約生意:從蕭山機場到浙一醫(yī)院,再去濱江喜來登大酒店,幾乎橫跨了整個早高峰時段。這么三腳生意,差不多就有350元的進賬。
“要是以前掃馬路,早高峰我一個小時要是能賺四五十塊就已經(jīng)很好了,還特別累。像現(xiàn)在這樣做預約生意,賺得又多,人也輕松。”
原創(chuàng)不易,未經(jīng)授權,嚴禁轉(zhuǎn)載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mpian.cn/web/extension/2014-05-04/436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