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發(fā)布
管理系統(tǒng)一度宣稱2015年之前不會上市的京東,卻在2014年新年除夕當天向美國SEC提交了IPO申請。隨著其招股文件的披露,過去傳得風風雨雨、真假難辨的運營、財務、募資等各種傳聞,得以一窺究竟。這家IPO前私募融資額僅次于阿里集團的互聯(lián)網明星企業(yè),其資本賬究竟如何呢?
9次融資18.77億美元
京東招股文件顯示,該公司自2007年3月以來共計進行了9次私募融資,先后引進了今日資本、美國老虎基金、DST全球基金、紅杉資本、沙特王國投資公司等PE投資機構,募資額總計高達18.77億美元。此IPO前的募資額,在國內互聯(lián)網公司中,僅次于阿里集團。
京東IPO之前的9次股權融資中,單次募資額高的為2011年6月募資6.47億美元(圖1)。2011年,劉強東曾高調對外宣布京東獲得股權融資15億美元,而其招股書披露的數(shù)據顯示劉強東“注水”不少,其2011年全年募資額僅為9.61億美元。
從其歷次股權融資的價格來看,其估值也是一路上揚,從2007年3月第一次股權融資的0.032美元/股,一路上漲至2013年2月后一次私募的3.961美元/股(圖1)。2004年創(chuàng)立的京東,在此后的6年時間里估值都處于相當?shù)土臓顟B(tài),直到2010年之后,其估值才規(guī)模效應而實現(xiàn)質的飛躍,其私募的價格從9美分/股一舉躍升至0.77美元/股,并在此后一路走高。
從圖上來看,2012年2月京東以0.774美元/股的價格進行了一次小額融資,此次融資價格較前一次3.505美元/股的價格大幅下跌。這實際上并不是私募價格的下跌,而是高瓴資本于2010年9月對京東進行了股權投資并獲得了一項認股權,日后有權以等同價格認購一定數(shù)額股票的權利。2012年2月,高瓴資本出資6500萬美元行權,認股價格與2010年9月相同,每股0.774美元。
京東曾于2011年對外透露消息,其私募融資的估值已超過100億美元,實際上直到近一次私募融資,京東的估值也未超過100億美元。按照其近一次私募融資的價格3.961美元/股,京東的已發(fā)行總股本20.127億股,據此計算,其總估值也僅有79.72億美元。劉強東的估值謊言再次被戳破。
劉強東失去控制權了嗎?
完成18.77億美元私募融資之后,京東的股權結構呈現(xiàn)出分散、多元的格局,劉強東的持股比例也被大幅稀釋(圖2)。
經過數(shù)輪私募融資,截至IPO前,劉強東通過兩家控股公司持有23.67%股權,雖然依然位列第一大股東,但其第一大股東地位已是岌岌可危,第二大股東環(huán)球老虎基金持股比例高達22.1%,五家主要PE合計的持股比例更是高達65.6%。
從持股比例來看,劉強東早已不具有絕對控股權,他是否已是個弱勢第一大股東?如果幾家PE聯(lián)合起來罷免劉強東,似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。但是京東所實行的A/B類股票機制令劉強東對京東擁有完全無法撼動的控制權。
根據京東招股書披露的數(shù)字,其法定總股本為30億股,截至IPO前已發(fā)行股份為20.127億股,劉強東通過兩家控股公司持有其中的4.764億股,其余股東共計持有剩余的15.363億股。按照京東的A/B股規(guī)則,劉強東所持股票屬于B類普通股,其1股擁有20票的投票權,而除劉強東之外的其他股東所持股票屬于A類普通股,其1股只有1票的投票權。那么據此計算,劉強東雖然持股比例僅有23.67%,但其投票權比例卻高達86.12%(表1)。
投票權設計成1:20的玄機
美股的上市公司,創(chuàng)始人持有的股票,其投票權通常為1股相當于10股,比如facebook的扎克伯格、百度的李彥宏等等,但劉強東卻要求了1股相當于20股的投票權。此種罕見的股權設計,背后隱含著雙重含義:其一,體現(xiàn)了劉強東對控制權的極度重視程度;其二,折射了劉強東對京東需要多次巨額融資的預估。
第一點好理解,在此就不贅言解釋了。第二點,劉強東早就知道京東注定是個燒錢的活,沒有多次巨額融資是絕對玩不轉的,但是融資額越大劉的股權就會被稀釋得越嚴重。按照京東多次數(shù)億美元、甚至十億美元數(shù)量級的融資額,劉強東做壞的打算,其股權甚至可能被稀釋至個位數(shù)。在這種情況下,將自己的投票權設計成1股等于20股,那么在極限情況下,只要其股權不被稀釋至低于4.8%,其就能控制總投票權超過50%,確保企業(yè)控制權不旁落。